“周書記,我把這個交給你們,我推也推不脫,還也還不掉,得麻煩你們幫忙了。”8月20日,街道公共服務辦加梯工程負責人老費來到我辦公室,從衣服口袋里掏出一張超市卡和一包香煙放到我桌上。
老費說,送禮的人是清波街道某小區老年居民楊師傅。楊師傅居住在老舊小區,上下樓很吃力,8月初,街道推進的加裝電梯工程正式完成,極大方便了居民的生活。老費登門走訪老年居民時,楊師傅為表感謝,硬塞給他一包軟中華香煙,還有一張500元面額的超市卡,說是讓老費買點月餅過中秋節,而后便關了家門。老費再敲門,楊師傅就不開了。
“這點規矩我還是懂的,加裝電梯是給群眾辦事,怎么能收老百姓的錢?”老費說,自己在電話里也跟楊師傅講過這番道理,也向他說明了街道紀工委正在全程監督加裝電梯工程,干部在工作中收禮是違紀的,但楊師傅卻說“不信紀委還會來管一包煙、一盒月餅的事”。
我讓老費填了一張《個人禮品禮金登記上交表》,很快查到了楊師傅電話。約好時間后,我跟紀工委干部小邵拿著超市卡和香煙一同上門。
楊師傅的家雖然有些陳舊,但收拾得窗明幾凈。我們亮明身份后,與他攀談起來,聊了聊加裝電梯的使用效果,聽取了他對街道社區工作的意見建議。
隨后,我從文件袋里取出了超市卡和香煙。“楊師傅,您要感謝老費,可以給街道打電話反映嘛。您要送東西的話,我們街道干部是不會收的。”我告訴他,老費已經把禮品禮卡交給了紀工委,還填了表,東西是肯定要物歸原主的。
“這不是老費跟我要的,是我自愿送的。我們朋友鄰居之間送點煙送點禮都很正常,老費給我們忙前忙后,辦好這么一件大事,怎么這點禮都不能收?”楊師傅有些不理解。
“今天收你幾百不當回事,明天收他幾百不當回事,最后就會發展到收幾萬幾十萬。您也看過新聞,多少好干部就是毀在這個‘禮’字上。”我誠懇地告訴楊師傅,紀工委不能讓干部在這種“送禮風”的環境下工作,不能讓干部冒廉政風險。
一番苦口婆心,楊師傅終于答應收回禮品。
臨近中秋國慶,清波街道漸漸吹起了一陣“退禮風”——前段時間,街道勞動監察中隊干部王某某上交了一張價值2880元的品酒券和一張價值2288元的蟹卡;街道區域發展辦干部李某某把一罐包裝精美的茶葉交到了紀工委;清波門社區干部陳某某向社區紀委書記上交了服務管理對象送的一張1288元的提貨卡……
毫無疑問,“退禮風”的背后是黨紀法規日益完善、深入人心,是黨員干部廉潔自律意識逐步增強,也是基層政治生態更加風清氣朗。在這些變化的背后,我們基層紀檢監察干部還在不懈努力。
(杭州市上城區清波街道紀工委副書記周剛 || 責任編輯 李文峰)